Python中一些不为人知的基础技巧总结

yipeiwu_com5年前Python基础

前言

本文主要给大家总结介绍了关于Python的一些基础技巧,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,下面话不多说了,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。

1.startswith()和endswith()参数可以是元组

当检测字符串开头或结尾时,如果有多个检测值,可以用元组作为startswith()和endswith()参数:

# bad
if image.endswith('.jpg') or image.endswith('.png') or image.endswith('.gif'):
 pass
# good
if image.endswith(('.jpg', '.png', '.gif')):
 pass
# bad
if url.startswith('http:') or url.startswith('https:') or url.startswith('ftp:'):
 pass
# good
if url.startswith(('http:', 'https:', 'ftp:')):
 pass

2.enumerate()设置start参数做为索引起始值

当用enumerate()迭代同时要得到索引时,可以设置start参数作为索引起始值:

# bad
for index, v in enumerate(data):
 print(index+1, v)
# good
for index, v in enumerate(data, start=1):
 print(index, v)

3.对切片命名

当代码中到处都是硬编码的切片索引时,我们的代码将变得无法阅读。可以对切片命名解决此问题:

record = '....................100.................513.25......'
# bad
cost = int(record[20:23]) * float(record[40:46])
# good
SHARES = slice(20, 23)
PRICE = slice(40, 46)
cost = int(record[SHARES]) * float(record[PRICE])

作为一条基本准则,代码中如果有很多硬编码的索引值,将导致可读性合可维护性都不佳。一般来说,内置的slice()函数会创建一个切片对象,可以用在任何允许进行切片操作的地方。例如:

>>> items = [0, 1, 2, 3, 4, 5, 6]
>>> a = slice(2, 4)
>>> items[2:4]
[2, 3]
>>> items[a]
[2, 3]
>>> items[a] = [-2, -3]
>>> items
[0, 1, -2, -3, 4, 5, 6]
>>> del items[a]
>>> items
[0, 1, 4, 5, 6]
>>>

4.上下文管理器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资源

假设你要读取一个文件的内容,经过处理以后,写入到另一个文件。你能写出pythonic的代码,所以你使用了上下文管理器,满意地的写出了下面这样的代码:

 with open('input.txt', 'r') as source:
 with open('output.txt', 'w') as target:
  target.write(source.read())

你已经做的很好了,但是上下文管理器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资源,上面这段代码还可以这样写:

 with open('input.txt', 'r') as source, open('output.txt', 'w') as target:
  target.write(source.read())

5.else子句

Python中的else子句不仅能在if语句中使用,还能在for、while、和try语句中使用。

在for循环或是while循环正常运行完毕时(而不是通过break语句或是return语句或是异常退出循环),才会运行else块。

举个例子:

>>> for i in range(3):
...  print(i)
... else:
...  print('Iterated over everything')
... 
0
1
2
Iterated over everything
>>>

如上,for循环正常结束,所以运行了后面的else块。

>>> for i in range(3):
...  if i == 2:
...   break
...  print(i)
... else:
...  print('Iterated over everything')
... 
0
1
>>>

由此可以看出,for循环如果没有正常运行完毕(如上面是break结束循环的),是不会运行后面的else块。

仅当try块中没有异常抛出时才运行else块。一开始,你可能觉得没必要在try/except块中使用else子句。毕竟,在下述代码片段中,只有dangerous_call()不抛出异常,after_call()才会执行,对吧?

try:
 dangerous_call()
 after_call()
except OSError:
 log('OSError...')

然而,after_call()不应该放在try块中。为了清晰明确,try块中应该只包括抛出预期异常的语句。因此,向下面这样写更好:

try:
 dangerous_call()
except OSError:
 log('OSError...')
else:
 after_call()

现在很明确,try块防守的是dangerous_call()可能出现的错误,而不是after_call()。而且很明显,只有try块不抛出异常,才会执行after_call()。但要注意一点,else子句抛出的异常不会由前面的except子句处理,也就是说此时after_call()如果抛出异常,将不会被捕获到。

还有更多的python技巧,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:/post/137695.htm

总结

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,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,谢谢大家对【听图阁-专注于Python设计】的支持。

相关文章

Python之Class&Object用法详解

Python之Class&Object用法详解

类和对象的概念很难去用简明的文字描述清楚。从知乎上面的一个回答中可以尝试去理解: 对象: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(对象不是找个女朋友),有状态和行为。例如,一条狗是一个对象,它的状态有:颜色、...

Python中对象的引用与复制代码示例

可以说Python没有赋值,只有引用。你这样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引用自身的结构,所以导致了无限循环。为了理解这个问题,有个基本概念需要搞清楚。 Python没有「变量」,我们平时所说的变量其...

python-django中的APPEND_SLASH实现方法

python-django中的APPEND_SLASH实现方法

关于django中的APPEND_SLASH APPEND_SLASH 它是啥? 看变量名大概能知道做什么,就是添加斜线,用路由系统那里。 路由文件,只写了路由关系代码 .........

python使用paramiko实现远程拷贝文件的方法

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使用paramiko实现远程拷贝文件的方法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,具体如下: 首先是安装paramiko库(其实现了SSH2安全协议),ubuntu下可直接通过...

详解Django中的权限和组以及消息

在认证框架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。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个部分中进一步地了解它们。 权限 权限可以很方便地标识用户和用户组可以执行的操作。 它们被Django的admin管理站点所使用,你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