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python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实例代码

yipeiwu_com6年前Python基础

冒泡排序

冒泡排序(英语:Bubble Sort)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。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,一次比较两个元素,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。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,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。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“浮”到数列的顶端。

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:

1、比较相邻的元素。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(升序),就交换他们两个。

2、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,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。这步做完后,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。

3、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,除了最后一个。

4、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,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。

冒泡排序,一个经典的排序算法,因在算法运行中,极值会像水底的气泡一样逐渐冒出来,因此而得名。

冒泡排序的过程是比较两个相邻元素的大小,然后根据大小交换位置,这样从列表左端开始冒泡,最后最大值会依次从右端冒出。 

python实现冒泡排序:

def bubble_sort(nums):

 for i in range(len(nums) - 1):

  for j in range(len(nums) - i - 1):

   if nums[j] > nums[j + 1]:

    nums[j], nums[j + 1] = nums[j + 1], nums[j]

 return nums

python实现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从列表一端迭代循环元素,再通过一个循环让这个元素之后的元素相邻两个比较,从而依次将最大值移动到最末端,如下图示意。

本想放gif图的,放不上有点问题。

关于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,在上面python实现的代码中时间复杂度是n的平方,当然可以再考虑一下极端的情况:当队列已经从小到大排好序或者从大到小排好序,从小到大排好顺序时可以只扫描一遍就结束排序,此时时间复杂度为O(n),如果是从大到小,那么就需要扫描n-1次,同时需要比较交换n-1次,时间复杂度为n的平方 。

总结

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,谢谢大家对【听图阁-专注于Python设计】的支持。

相关文章

使用Python通过win32 COM打开Excel并添加Sheet的方法

使用Python通过win32 COM打开Excel并添加Sheet的方法

对win32 COM不是很熟悉,不知道一个程序究竟有多少属性或者方法可以操作。仅仅是一个Sheet页的添加就费了我好长时间,因为这种成功来自于试探。 编辑代码如下: #!/usr/b...

Ubuntu 14.04+Django 1.7.1+Nginx+uwsgi部署教程

具体环境: Ubuntu 14.04 Python 2.7.6 Django 1.7.1 Virtualenv name:test Nginx uwsgi 假设 项目文件夹位于 /dat...

Python3+PyInstall+Sciter解决报错缺少dll、html等文件问题

Python3+PyInstall+Sciter解决报错缺少dll、html等文件问题

1 调试过程 用Python3.6+Sciter+PyCharm写了一个py测试脚本helloworld.py,该脚本中只含有一条语句“import sciter”。在PyCharm中运...

Python中str.format()详解

1. str.format 的引入 在 Python 中,我们可以使用 + 来连接字符串,在简单情况下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工作。但是当我们需要进行复杂的字符串连接时,如果依然使用 + 来...

python将字符串转换成数组的方法

python将字符串转换成数组的方法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。具体实现方法如下: #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# N...